刊登:2020-12-18
話說爹爹早前為保險公司Bowtie撰寫了兩篇文章,其中一篇是爹爹一直最關心的問題:風險評估!
正如爹爹經常舉的例子,如果平日在街上、車內或電梯中聞到藥油氣味,是否需要馬上雞飛狗走呢?相信這些疑惑一直也困擾不少蠶豆症家長。
今次難得有這個機會,爹爹當然不會放過,把心中千千結一次過查詢Bowtie的醫生,並得到十分詳細的答覆。之後,爹爹把內容綜合一些跟其他專業醫護人員的訪談,希望給大家有一個更全面的畫面,學習如何自行評估風險。我認為,這是作為蠶豆症家長的最重要一環!
事不宜遲,去文:
【蠶豆症飲食】不能吃花生、薄荷?評估風險勿慌張!
「叮噹叮噹叮噹」,自從加入了幾個蠶豆症家長WhatsApp群組之後,手機訊息通知總是響個不停,「蠶豆症禁忌」、「不能吃花生/ 用精油」的資訊眾多,這兩年以來已經習慣了。兒子出生後,媽媽還在醫院休養期間,護士突然向我們遞上了一小綠卡,告知小朋友是蠶豆症患者,自此展開了我們的豆爸豆媽生活。
跟很多新手豆爸媽一樣,消息有如晴天霹靂一樣,接下來的幾天,一如豆爸浮游在無盡的互聯網世界,囫圇吞棗地吸收任何蠶豆症相關的網絡資訊,最後還拿著一張「Google醫生紙」(搜尋結果)向醫院兒科醫生逐一查詢,結果惹得醫生臉帶難色地揶揄了幾句。
回心一想,當時一如豆爸問的「蠶豆症疑難」,真的三姑六婆到一個極點:在車上聞到有白花油味是否要立刻下車?藍色M&M朱古力是否不能吃?豆仔是否只能穿白色衣服?
事實上,現今世界資訊流通,無論是網上或「媽媽group」都有不乏蠶豆症資訊,尤其是每年新學期開始前夕,家長給老師學校用的一張長長「蠶豆症違禁品列表」更是廣泛流傳。大量似是而非的「違禁品」,除了容易令家長過分擔憂之外,甚至會為小朋友、身邊親友及老師們帶來不必要的壓力。
為了讓各位豆爸豆媽的眉頭寬容一些,一如豆爸就這些嚇人傳聞諮詢過不少專業醫護人員(包括醫生、藥劑師及大學藥劑講師)的意見,綜合各方並得出以下結論。
首先,雖然每位蠶豆症小朋友體質及情況不一,無法一概而論定義出哪種東西是絕對安全/危險,但亦可從醫學證據及案例來衡量風險。
其次,至於是否連在街上聞到藥油味也要避開的問題,家長可以參考以下身體吸收物質的程度,來自我評估當中風險:(從低至高)皮膚接觸>黏膜接觸(如眼晴、鼻孔或私人部分)>吸入>口服>注射
其實家長擔心小朋友是絕對可以理解(一如豆爸本身也是緊張大師),然而,就目前醫學研究可見,蠶豆症患者因身旁的人身上使用的化學製品(如臭丸、藥油、蚊怕水等)而產生溶血的風險極少;就連衛生署家庭服務的蠶豆症小劇場文本也寫道:「現時沒有證據顯示香熏、衣物柔順劑、含薄荷的食用品、含甘菊的紙巾和尿片、防蟲劑、蚊香、家用藥油等,都會使G6PD缺乏症患者產生溶血情況。」
當然,由於每位蠶豆患者的身體狀況不同,如食用/使用任何藥物或草藥時,最好也諮詢醫生或中醫師。但相信每一位蠶豆症家長的惡夢,是一旦小朋友不慎接觸到「違禁品」而出現溶血反應,那應該如果辦呢?
萬幸的是,一如至今沒有出現過任何不良反應,但希望各位家長也可以跟我一樣,記熟以下幾樣最最最明顯的蠶豆症溶血徵狀:喘氣、感到不適、心跳加速、尿液變成灰白或茶色。
一如豆爸有朋友曾經「親眼目擊」表弟在吃下蠶豆之後很快出現臉色蒼白及昏倒的緊急情況(當時學校要馬上叫救護車),但醫生提醒各位,這些徵狀將於接觸「違禁品」後的24至72小時內發生。若出現徵狀,或有任何疑惑,請馬上向醫生/家庭醫生尋求協助。
最後,想借用一位專業醫護人員的說話來安慰各位家長:蠶豆症只是個小包袱,放心,豆仔一定也可以健康正常地長大。
後記:
最近收到朋友「投訴」,說爹爹近期的文章也是「實用文」,很久沒有看到寫生活瑣事的小文章。就讓這個機會讓我平反一下,爹爹也很喜歡寫小文章,但近期忙於籌備「豆仔生活百科」,所以做的正經事較多,好吧,之後總有機會跟大家分享一如即將踏入Touble Two的(麻鬼煩)日常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豆仔生活百科」(網站:http://www.g6pdia.com)已成為社創基金(SIE Fund)的資助項目,豆爸照顧一如的努力,發展成為希望為蠶豆症圈子帶來改變的工作。項目重點是推出全球首個「蠶豆症適用產品數據庫」,歡迎各位查詢/討論產品及食物是否豆仔安全。
*有關蠶豆症能否使用/進食個別產品或食物,本文章僅日常生活分享,並非醫療資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