刊登:2020-12-24
觀看次數:1174
「西醫治人的病,中醫治病的人。」大醫道創辦總監李宇銘博士的這句說話,令爹爹印象深刻。
蠶豆症基因病變位置在第23對性染色體的X染色體上,一旦X染色體有缺陷,就可能表現出蠶豆症症狀。香港衛生署自1984年以來開始為新生嬰兒進行蠶豆症篩查,本港男嬰患蠶豆症比率約100人中有3-5人、女嬰則為1000人中有4-5人──在這大半年來,尤其是在創立社企期間,遇上的每一個人,爹爹也可以把這些資料倒背如流。這些也是西醫對蠶豆症的解釋,但其實,我們有站在中醫角度去思考過嗎?
爹爹對於中醫如何看待蠶豆症的問題十分感興趣,因此登門拜訪請教了李大夫。
他指出,儘管每個人的體質也不一樣,但以蠶豆症病發時的症狀來看,屬於氣血虛弱。如果是成人的話,可以解釋是身體勞累所致,中醫上稱為「虛勞病」。發病時的溶血症狀,是屬於溫病學範圍,即身體有火熱(虛火或實火),受寒氣後正邪交爭,身體透過出血把熱氣散走,嚴重的話會導致黃疸。
如果以中醫的虛勞病作為基礎來推斷蠶豆症,則是無論大人及小朋友也要小心避免過分勞累,「都市人生活壓力大,常有勞累的情況。大人要注意避免生活勞累,因為如果你的體質虛弱,生下小朋友也會較虛弱。如果你十分擔心憂慮的話,連帶小朋友也會勞累起來。」
李大夫仔細看了我的臉,說其實單看臉色也知道爹爹身體勞累。他語重心長地說,「蠶豆症不是上天創造來懲罰你,而是小朋友有這樣的身體狀況,其實是在告訴父母,要學會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習慣,學會多休息一點、多吃新鮮及天然的食物,透過小朋友,父母也學習去改變。」
忽然之間,爹爹似乎看到中西醫學之間的有趣地方。保持身體精神健康、多吃抗氧化食物、選擇天然無添加產品,不就是爹爹常常說的豆仔生活方式嗎?西方醫學針對病症進行科學研究,而中醫則從人文角度問症,兩者之間互有所長,卻又互相契合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爹爹跟大醫道 Mighty Healing Institute創辦總監李宇銘博士進行了深度對談,解開了不少蠶豆症家長對中醫的迷思。中國醫學源遠流長、博大精深,是醫學世界的瑰寶。李博士學識淵博,經驗豐富,以深入淺出的方式,為爹爹從中醫角度解釋蠶豆症的病理及養生護理。因此會分為幾篇文章,跟大家分享一下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豆仔生活百科」(網站:http://www.g6pdia.com)已成為社創基金(SIE Fund)的資助項目,豆爸照顧一如的努力,發展成為希望為蠶豆症圈子帶來改變的工作。項目重點是推出全球首個「蠶豆症適用產品數據庫」,歡迎各位查詢/討論產品及食物是否豆仔安全。
*有關蠶豆症能否使用/進食個別產品或食物,本文章僅日常生活分享,並非醫療資訊。